6月20日,在习近平主席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波外交政策论 坛:进展、潜力、前瞻”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我校校长彭龙参加论坛,发表题为“如何规划中波关系的未来:从人文和教育的视角”的演讲,并接受新华社专访。
此次论坛是为配合习近平主席访波举行的正式活动之一,中波双方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京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中共中央 对外联部欧亚局局长赵磊、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等出席论坛。论坛围绕中波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波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等 议题展开讨论。
彭龙在演讲中指出,中波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彼此尊重、民心相通,这是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的坚实基础。目前,中波关系发展顺 利,各领域合作飞速发展。为使中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持续发展,彭龙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入挖掘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夯实两国合作的民意基础;二是不断 创新,努力在对方国家推广本国的语言文化;三是重视培养熟悉对方国家语言文化的人才。彭龙特别介绍了我校在中波关系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
论坛期间,彭龙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介绍了我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彭龙表示,北外将在未来5年内开展所有与中 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教学,为“一带一路”建设及“16+1合作”提供有力支持,将北外建设成服务国家战略的智库型大学。
彭龙指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16+1合作”机制,我们在校内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和丰富‘非通用语+’模式。以中东欧语种为例,我校欧 洲语言文化学院已经完成了‘欧洲非通用语法学特色班’的筹备工作,这些举措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了就业渠道,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更多的人才储 备。
在谈到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与人文交流时,彭龙表示,北外将借助其同中东欧国家高校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一些国际知名高校开展硕士、博 士联合培养,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及人员流动,夯实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青年学者长期稳定的相互交流机制。
在波兰期间,彭龙与我校波兰语专业的毕业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向各位校友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他还特别建议尽快成立波兰校友分会,加强学校与校友的联系。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赵刚、波兰语专业教研室主任李怡楠等陪同访问。
新华网报道链接:《彭龙:北外5年内将开展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