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欧洲非通用语文学翻译与研究中心邀请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榕做题为“奇幻与哥特之辩:从文类视角谈起”学术讲座。
陈榕教授从奇幻文学与哥特文学之间的界限划分切入,对奇幻与哥特两种文类传统的起源、经典文本、重要批评观点、流变史和当代写作进行梳理,围绕“想象”“超自然”“理性与非理性”“恐惧”“复魅”等关键词对文类划分进行讨论,兼论经典文学中的神秘主义元素,最后引入介于奇幻与哥特之间的怪谈小说的文类归属这一话题,引发对于文类边界划分的困难性以及其中蕴藏的问题意识的思考。陈榕指出,文类边界的模糊与动态变化是常态,因为高度引用的结果就是审美疲劳和对期待视野的厌倦,所以文类边界一定会变,且每个文类诞生的土壤都是其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类的起与落也必然是对时代精神的呼应。
交流提问环节,与会师生就文类发展预测的可能性、对“通俗文学”进行学术研究的范式、卡尔维诺奇幻文学理性的另一面、美国哥特/奇幻小说的殖民性等话题向主讲人提问,陈榕进行了深度解答,引发了热烈讨论。
张建华教授指出,奇幻已经成为所有后现代文学的共同特征,但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一定要立足于本土的文学特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欧洲非通用语文学翻译与研究中心每一期讲座都受到校内师生的欢迎,引发热烈反响,说明文学作为基础学科在语言文学专业的不断升温。
讲座由柯静院长主持,张建华、丁超、林温霜、董希骁及欧语学院师生参加讲座活动。
(供稿:欧语学院;撰稿:詹彦怡;审稿:刘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