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欧洲发展困境及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作者: 时间:2024-11-05 点击数:

10月24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共同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法语学院校友丁一凡研究员为北外师生带来“欧洲发展困境及对中欧关系的影响”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静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丁老师以“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时政热点为切入,结合具体实例指出欧洲当下正处于长期衰退、经济停滞、技术落后的困境之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欧洲一些经济学家探讨欧洲是否会面临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没想到一语成谶。2007年以来,欧洲经济基本陷入停滞,没有亮眼表现。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赶超欧洲,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应用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没有搭上时代的快车,在互联网设施和技术上落后中美。90年代后期,欧洲被美国互联网泡沫欺骗,德国企业、银行、保险公司—所谓“融资铁三角”严重受损,欧洲市场被美国企业利用,欧盟只得利用罚款来对付美企,却无法培育出与之竞争的企业,欧洲长期衰退,技术落后之势由此可见。

其次,丁老师认为地缘政治之争改变了欧洲的发展优势。20世纪80年代,苏联与西欧就建立了能源供给协议,打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孱弱,欧洲与俄加强能源合作,毫无顾虑地购买俄罗斯廉价的油气资源,帮助其恢复经济,让欧洲工业企业保持制造业优势,没在全球化浪潮中全面去工业化。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欧盟举27国之力支持乌克兰,选择对俄罗斯进行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同样的,欧盟也主动选择与俄罗斯能源脱钩,转而向美国购买价格高于国际油价3~4倍的油气资源,以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为代表的化工企业纷纷选择迁出德国,转向中国、美国和北非,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影响了欧洲的发展态势。

第三,难民危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多种因素集中爆发的结果。2019年英国公投脱欧,英国民众最担心的就是难民会涌入英国,对英国造成冲击。英国人认为,欧盟就是一艘正在下沉的大船,英国应该在大船沉没之前从中脱身。难民危机始于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德国等正遭受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心想中东的中产阶级进入欧洲,可以提供资本和劳动力,然而庞大的难民潮超出了这些国家的预料,对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结构造成巨大冲击。

第四,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让欧洲失去自己的后院。全球南方过去大多数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欧洲可以通过垄断这些市场,从这些地区攫取廉价能源与资源来扩大自己的实力与利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殖民地国家通过民族解放运动纷纷独立,然而却无法逃脱大国的控制。双方签署的多项条约,表面上帮助了这些国家发展经济,实则控制了其国家命脉,把他们变成了欧洲的后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全球南方国家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逃离欧洲的垄断,摆脱欧洲的控制,欧洲正在这些地区逐渐失去影响力。

第五,丁老师指出,欧洲与美国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20世纪90年代,欧洲没有跟上形势,互联网市场被美国占领,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其数字经济发展受制于人。2006年中欧“伽利略”项目在美国的威胁下被迫流产,欧洲在技术上没有自主,却倒逼中国自行加强科研攻关,北斗导航系统应运而生。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完全受制于美国和北约,没有了自己的战略自主性,政策立场都受美国人的裹挟,甚至俯下身姿讨好美国,这为欧洲的未来发展留下隐患。

最后,丁老师分析了当下中欧关系,指出中欧关系中结构性矛盾上升,美国选举成为中欧关系的主导因素。中国人历来对欧洲,对欧洲一体化抱有好感,中国感激欧洲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的援助,希望能与欧洲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欧盟—中国:战略展望》的对华政策报告,对中国的多重定位—可能的合作伙伴、全球治理领域的竞争者、制度性对手出炉。随着欧盟对中国的电动车、光伏板等商品加征关税,中欧最后的合作领域也蒙上了阴影。美国大选在即,如果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欧洲必会再次陷入泥沼之中。即使欧洲在困境中再次被迫向想起中国,中欧关系也无法回到从前。

在互动环节,在场师生纷纷就本次讲座的主题向丁老师提问,涉及英国是否再次重返欧盟、欧盟当下的疑欧主义浪潮汹涌,欧盟会不会最终走向解体、一带一路对欧洲的发展、欧洲当下的移民与庇护政策、特朗普上台后乌克兰危机的走向等,丁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耐心详实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两个小时的讲座异彩纷呈,气氛热烈,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