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有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访北外波兰语专业奠基人程继忠先生

作者: 时间:2021-04-15 点击数:

——访北外波兰语专业奠基人程继忠先生

毛主席曾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名言一直是激励我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强大力量。在长期从事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广大“五老”形成了可贵的“五老”精神。为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我们前去拜访了波兰语老专家、老教师——程继忠先生。

矢志不渝跟党走

程老生于1932年,今已年近九旬,但精神矍铄,与我们亲切地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

程继忠先生高中学习理科,1950年参加高考,理想大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程老幽默地解释,原因是“想去学火箭导弹,想为国家造飞机大炮”。高考考完一门之后,突然收到通知,朝鲜战争爆发,国家急需一批人才前往支援朝鲜。程老收到意见征求:是否愿意停止高考,参加工作。程老回忆说,朝鲜战争爆发是不得了的大事,危及到我们的国家。当征求意见问愿不愿意去朝鲜的时候,他坚定地表示“国家有危难当然要去,党和国家有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因为他是一名新青团员(即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前身),是共产党的后备军,所以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没有二话!就这样,已经参加完一门考试的程老放弃了高考转而投入到工作中,准备到朝鲜战场去。程老明白,战场不是闹着玩的,前往朝鲜意味着条件艰苦,意味着可能有去无回,因此作出放弃高考决定的同时,程老也做好了与家人永别的准备。

当时,程老并不是唯一这么做的人。与他一样,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主动要求前往朝鲜战场,报名的人数甚至超过了原定的需求。最终,程老没有被派往朝鲜,组织交给了他另一项任务——分配他到上海郊区搞农民工作。

当时上海刚刚解放,成立了农民协会,农村工作正是需要人去承担的时候。就这样,1950年,程老放弃高考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上海,在农村地区主持土地改革工作。

三尺讲台育英才

1954年,已经在上海郊区工作了四年的程继忠先生再次接到通知:为了培养后备人才,光靠中学毕业生不够,希望动员在职的青年,推荐一批达到高考条件的参加高考。听到这个消息,程老心中当初“报考哈工大,造火箭导弹”的理想又升腾起来。既然国家需要人才,那就重新去参加高考!可是,如今距离高中毕业已经过去了四年时光,当初学的数理化知识已经逐渐模糊了,程老没把握自己还能考上哈工大。思虑再三,程老决定:转而复习文科知识,考北大俄文专业——因为当时我国与苏联关系密切,正需要大批俄语人才。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参加高考,因为已经工作数年,继续在岗位上很快就有机会提拔,前途光明,但参加高考却有失利的风险。但程老认为,既然国家有需要,就应该尽力去考,不能因个人风险而退缩。1954年,程先生重新回到了高考考场,并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俄文系。

1954年,为团结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外交上要与社会主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以苏联为代表,社会主义国家中实力较强的数波兰和捷克两个东欧国家。因此,国家需要一批懂波兰、捷克语,通两国文化的人才,于是决定在北大开设波捷语系,并号召从其他专业转学生过去学习。

考入北大俄文系,程继忠先生原本打算研究俄罗斯文学,那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将来学成也必定有光明的前途。此时听到中央决定开设波捷语系,需要学生,他再次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放弃了原本规划的“俄罗斯文学专家”的平坦大道,转入了新设的波兰语专业。在他面前的,是专业初创,没有经验丰富的前辈,甚至没有专业的老师、成熟的教辅资料。

即使是在不成熟的学习条件下,程老学习十分刻苦,仅两年后波兰专家就认为他已经达到了可以教书的水平。因此,1956年,仅上大三的程继忠就承担起教学任务,填补了当时波兰语师资的空缺。

从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到如今的耄耋老人,期间数十载光阴,程继忠先生都奉献给了我国波兰语专业建设,奉献给了中波两国的文化交流。1956年,北大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波捷语系,后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程继忠先生正是北外波兰语专业的奠基人。

程继忠先生与欧语学院学生亲切会面

入党初心励后人

程继忠先生一生奉献祖国,为我国波兰语人才培养和中国文化传播付出了毕生心血。他曾被派往波兰华沙大学教中文,向波兰友人描绘中国的美好图景;参与中国波兰语对外广播的建设,让中国之音第一次回荡在波兰大地。程老为中波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波兰文化功勋奖章”和“总统骑士勋章”。

听程老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十分敬佩,又深受感动。程老感慨,如果不是身体原因,自己现在应该继续在讲台上教书。“我56年入党,到如今65年了,从入党那一刻起,我就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初心,不要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到现在我不敢说自己发挥了多大作用,但想想自己这一辈子,总算在每次国家需要的时候,我都毫不犹豫地上前去!”

是啊,如今我们常说“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国家命运有机结合起来”,这句话可谓是程继忠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入党初心,是青年一代的行动指南。从程老身上,我们看到了老党员的忠诚敬业、无私奉献,这些都将成为我们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精神源泉!


采写、撰稿: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林凤仪

审稿:刘厚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