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语师生应邀参加“欧洲与中国的诗歌倾向”诗歌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18-12-08 点击数:

    2018年12月7日,欧语学院瑞典语师生应瑞典驻中国大使馆之邀参加“欧洲与中国的诗歌倾向”诗歌研讨会。


14216


    此次研讨会在中国诗歌研究院召开,参与嘉宾有获得2018年“蝉奖”的诗人西川,上一届获奖者日本诗人水田真子,以及该奖项的发起人拉尔斯·瓦里约(Lars Vargö)先生。研讨会由“东京诗歌奖”创办者,旅日诗人、学者、翻译家田原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张清华等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参与主题探讨。

    “蝉奖”创立于2004年,当时是为了纪念瑞典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insson)诞辰100周年。马丁松一直对东亚诗歌抱有浓厚兴趣,此奖专门颁给东亚诗人。2018年12月6日,诗人西川在瑞典大使馆获颁“蝉奖”。西川获得的颁奖词是:“他以非常敏锐的方式,以诗歌捍卫了人类的高贵和尊严。”是第三位获得蝉奖的中国诗人。(此前获得此奖的中国诗人有北岛、杨牧。)

    西川, 1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美国艾奥瓦大学2002年访问学者。现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他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三诗人。出版作品有《深浅》《大河拐大弯》等。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西川的诗》,诗文集《深浅》、散文集《水渍》、《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米沃什词典》(与北塔合译)。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研讨会上,嘉宾们就研讨主题发表了看法,会上,拉尔斯·瓦里约先生作为瑞典俳句协会主席他以哈瑞·马丁松诗歌创作受东亚文化影响为基础,谈到了关于东亚和欧洲的诗歌趋势,介绍了俳句在瑞典的趋势及特点。


14216


    西川老师表示他对于俳句这样的短诗文体非常感兴趣,他曾为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的书作序,后者是一位极擅长写短诗的诗人。他还举例在拉丁美洲见闻到的新型俳句,一种结合了俳句特色与当地风情舞蹈的诗体,对于这些能高度记录和展现包含热烈生命力瞬间的诗歌他表示感叹。在回顾东西方诗歌界交流碰撞的历史后,他提到,在近代,西方诗人在东方古典文化中获得灵感的时候,东方也在谋求现代化,以至反倒不太关注自身的古代文学。而在当代,有 “东方经过西方化以后又重新回到西方”现象,包含了现代因素和古典因素,东方因素和世界因素,因此东方化的写作有国际化的状态。


undefined

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与西川


    水田真子女士介绍了从受中国古诗影响形成的和歌谈到俳句的来源。而俳句又因日语音节形成了独特的格式和文体,是一种极具本地特色的诗歌体裁。西方世界发现俳句,发现的只是比较硬的可以翻译出来的诗句,传统的比较口语化的部分反倒是没有被西方拿去使用的,也是难以被西方语言翻译的。

    张清华教授发言时首先祝贺西川先生在近日获得“蝉奖”和“东京诗歌奖”,在他看来西川是一个诗歌有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诗人,西川形成了许多诗歌自我,有知识分子西川,有智者西川,有反智者西川,有北京“老炮儿”西川等。西川的诗作不拘泥格式和形式,他把很多传统的东西藏在了写作里,始终坚持当代性,坚持独有的美学判断。他还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诗人从西方文学界吸收和学习的历程,讲述了中国新诗构成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来源。

    同学们受益匪浅并在会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谈及在座的几位老师除了诗人的身份,早年也曾是外语学习者。且他们在熟知中国文化的同时用外语知识探索和解世界,大家表示十分愿意在未来成为中外文化交往的使者。通过此次研讨会同学们意识到“文化相互借鉴非常奇妙,之前就语音语法等方面而言认为中文是语言的孤岛。很多国家都在借鉴我们语言的文学形式,我们也在不断发展。虽然彼此有分歧,但归根结底人类文明对美的认知和追求是重叠的,至少是相互理解的。我们总是强调文明的个性,但是求同也是不断交流的前提。”


1097B

水田真子女士和瑞典语学生交流


    此次诗歌研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诗歌在跨文化传播中影响和再度被影响的独特魅力,更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碰撞和对话中语言的魅力。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