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同时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11月2日,学院党总支、工会、团学联组织近30名中外籍教师、教职工家属及学生赴北京市延庆区,开展“山河红·薪火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研学暨非遗体验秋游活动。
师生一行首先来到坐落在海陀山麓的平北抗战纪念馆。苍松肃立、丰碑巍然,学院师生鞠躬默哀,简短而庄严的仪式把大家带回烽火硝烟的平北大地。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实物,生动展现了八路军挺进平北、民众毁家纾难的壮烈场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呐喊犹在耳畔,师生们无不动容。22级拉丁语专业李心悦及蒋黄英姿同学在仪式现场表示,和平来之不易,强国复兴重任在肩,唯有把爱国情转化为强国志、报国行,方能不负先辈热血。捷克语专业覃方杏老师表示,抗战精神是立德树人生动教材,育人先育心,让青年在静默中懂得为何而学、为谁而行,方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随后,队伍来到玉渡山风景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北京首个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地带。沿木栈道拾级而上,彩叶满目、泉瀑叮咚,师生们在大自然课堂中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意大利语专业23级同学周逸飞表示,玉渡山已然有入冬的感觉,但凌厉的寒风未能影响心中的暖意,中外师生一起畅聊眼前山水,外国专家独具匠心地教给学生们平常遇不到的词语,把课堂搬入到了北京的秋中。意大利语专业余丹妮老师表示,中外师生彼此的交流、对语言的认识,在并肩行走中更加丰富。

午后,永宁古城豆香四溢。在延庆柳沟的豆腐非遗工坊,师生们推石磨、熬豆浆、点酸浆、压豆花,沉浸式体验延庆永宁豆腐从一颗黄豆到一方豆腐的全过程。今年1月,这项传承600余年的酸浆点卤技艺正式列入延庆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5级匈牙利语专业刘佳雯雯同学表示,手作豆腐不仅是味觉记忆,更是文化基因。让人们在劳动中触摸匠心,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意大利专家Monica Bezzegato很喜欢豆腐,她说“tofu is as appreciated in China as pizza is in Italy”,甚至想试一试用豆腐皮做比萨饼的饼胚。经过1个小时的精心制作,一块块新鲜的永宁豆腐脱模而出,师生们一起品尝了这份跨越千年的非遗之味。

傍晚,满载收获的大巴车返回校园,为期一天的红色研学活动圆满落幕。捷克专家Alica Kubovska感叹,北京秋天的乡村美丽得如同“Eden(伊甸园)”。捷克语专业沈骞老师表示,通过这次研学活动,让欧院中外师生对于延庆的历史和人文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是一次很好的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工会主席、挪威语专业李菁菁老师表示,今后院工会将继续把红色教育、生态理念与工会活动深度融合,推动学院教职工在亲近自然、锻炼身心的同时,凝聚团队力量,深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厚广表示,学院将不断通过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在行走中读懂中国、在体验中传播中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供稿:欧语学院;撰稿:李菁菁、周逸飞;审核:刘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