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国际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24期“北外欧洲讲堂”在东校区晨读厅举行。本期讲座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欧洲联合研究院执行院长翟东升教授,以“大变局时代的欧洲政治经济”为题做精彩学术分享。柯静、李思飞主持讲座活动。

翟东升教授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今年发布的系列欧洲经济研究报告《百年变局下的欧盟经济》,勾勒出后疫情时代欧洲经济面临的整体困境。他指出,全球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东亚、欧洲、美加墨全球三大制造业中心,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供应链面临“熄火”挑战,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供应链则持续崛起。翟教授从地缘政治(三大强国的供养与戒断反应)和经济结构(“供给型”与“需求型”经济发展路径)等维度剖析了欧洲经济困境的深层原因,并犀利地指出,数字经济转型的滞后、财政一体化的缺失以及气候变化政策引发的“群体非理性”,共同构成了欧洲发展的内部掣肘。

翟教授将视角转向政治与安全领域。他分析了欧洲政治光谱“中间坍塌、左右极化加剧、右翼崛起”的总体趋势,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针对广受关注的欧洲再军事化问题,他提出关键一问:军备投入能否真正拉动欧洲经济增长?其结论发人深省。在论及中欧关系时,翟教授强调了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理解和实施“一国一策”的精准交往策略至关重要。
翟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欧洲一体化前景、极右翼思潮的历史循环以及对欧战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提出的“危机驱动一体化”“中欧关系需找到动态平衡点”等观点,为听众提供了深刻的启发。
(供稿:欧语学院;撰稿:王雨辰;审核:徐昕、刘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