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友、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4届毕业生,向所有关心、包容和帮助我们的师长、亲友道一声感谢。是你们为前行时的我们点亮明灯,与成功时的我们分享喜悦,给失败时的我们再次出发的勇气。谢谢你们!
大学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但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成长、思考和精神却历久弥新。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同大家分享四年来我在欧院的所见所学所想。
第一,开放包容,脚踏实地。大家还记得我们刚入学的样子吗?我还记得在开学第一周,我的新生导师董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你这大学四年的目标是什么?你的长远规划是什么?这可把只会死读书的小镇做题家问懵了,我嘟嘟囔囔半天,说了一堆不切实际的想法。董老师当时也没直接打击我,只告诉我说那就去做吧,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用排除法也不错。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在老师们的包容和帮助下,这四年里,我在女足校队踢过球,在幼儿园当足球教练,拿到教师资格证,去贵州六盘水体验扶贫支教工作,当过翻译,在外研社打过工。在这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我慢慢战胜胆怯,褪去青涩,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愈发热爱自己的专业。因此我特别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他们的开放包容给了我试错的底气,他们手把手带着我拨云见日,脚踏实地地走向更宽阔的世界。
第二,追寻热爱,坚定不移。四年的学习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也时常被困难绊住脚步,顶着压力,逆风而上。去年九月底,我决定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追求自己的学术理想。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我一度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学院的老师们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给予了我帮助。徐老师会耐心地帮我答疑解惑,帮助我进行学术训练;董老师会给我发烤鸭配卷饼的图片,寓意是“快卷呀”;刘书记每次一见到我就说:打起精神来!这精气神儿还不如我呢。老师们无条件的支持给予了我巨大的动力,同时这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也让我觉得就算失败也并不可怕,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往前走的每一步都作数,欧院这个大家庭是我们一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第三,心怀家国,行胜于言。这四年里,欧院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在一次次外事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浸润中,培养我们内心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当我看到外宾听着我的交传翻译频频点头;当我看到中罗两国的小企业家在我的协助下流畅交谈,展开合作;当我为中罗跨国情侣翻译结婚登记证件的时候,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新时代外语人才,促进中罗两国互联互通,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责任。当我用罗语讲出自己的故事,在国际交流平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我意识到“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青年人声音的责任与使命。
在欧语学院70周年院庆“我为祖国学好外语”主题活动中,我有幸参与采访了多位老教授。我现在还记得张志鹏老师满腔热忱地说,“我们学外语是为了服务国家”,叮嘱同学们要“时时事事想着国家的利益”;王军老师说,“欧院人要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用所学为党工作,为国家工作”。这种“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精神正是欧语学院的根脉所在,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回顾四年时光,从迷茫到坚定,成长就这样悄然发生。今天,我们就要告别母校,各启新程。从今以后,连接我们大家的,不再是干货满满的欧洲讲堂、专业座谈,青春热血的运动会、北外杯,形式多样的定向越野、团日活动,而是共同的记忆和永恒的精神。欧院教会我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坚定追求自己的热爱,用行动坚守家国情怀,我想这也是它留给我们永不褪色的精神烙印。
最后,再次感谢父母养育,感谢同窗相伴,感谢恩师教诲,感谢欧院培养,感谢伟大时代。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愿我们大家书生意气,不惧山遥海阔,勇担使命,挥斥方遒。祝福所有的毕业生梦想长青,担当常在;祝福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福我们的欧语学院在建立70周年之际,勇立潮头,蒸蒸日上!谢谢大家!